三间鼠

三间鼠鱼,学名 (Botia macracanthus),分类为鲤形目、鳅科、沙鳅属。原产于东南亚,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岛的河流中。三间鼠在水族界很受欢迎,他们有醒目的橙黑相间条纹、活泼有趣的行为、成群结队的样子、相对温和的性格以及作为 「清道夫」 吃残饵和蜗牛的名声。它们是水族箱中引人注目的焦点鱼种。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寿命非常长,可达 10-15 年甚至更长。三间鼠成年体型较大,体长可达 25-30 厘米甚至更大,这是新手饲养时最常忽略的关键点之一。

样式

三间鼠鱼体型身体呈长圆筒形,侧扁,头部相对较小,吻端圆钝,腹部平坦。体色是其最显著的特征。底色为鲜艳的橙红色或橘黄色,身体上有三条宽大、醒目的黑色垂直条纹,第一条穿过眼睛,第二条在胸鳍和腹鳍之间,第三条覆盖背鳍起点到尾鳍起点之间的大部分区域 (背鳍和尾鳍本身也常带黑色) 。背鳍高耸呈三角形,通常带有黑色,尾鳍深叉形,上下叶常有黑色边缘,胸鳍、腹鳍和臀鳍通常透明或带橙红色。眼睛下方有一对可活动的、向下的尖棘作为防御用,捞鱼时需小心被刺伤或勾住网。嘴部朝下,有 4 对触须用于在底砂中搜寻食物。

习性

三间鼠是高度群居的鱼类,强烈建议至少饲养 5-6 条以上,越多越好。单独或少量饲养会导致它们长期处于紧张、压力状态,胆小畏缩,大部分时间躲藏,体色暗淡行为异常,甚至可能攻击其他鱼或同类 (因压力导致) 。孤独容易生病,成群饲养时它们会展现出最自然、活泼、有趣的行为,会互相追逐嬉戏挤在一起休息。三间鼠大部分时间在鱼缸底层活动和觅食。在自然光下或白天光线强烈时,它们可能显得比较安静或躲藏。在光线较暗的傍晚或夜晚会变得更加活跃。提供足够的藏身处对它们的安全感至关重要。三间鼠对突然的强光、震动、水流冲击和攻击性强的鱼非常敏感,容易受惊乱窜甚至跳出水面,它们需要安静稳定的环境。它们有时会侧躺在缸底或卡在沉木/石头缝隙中休息,这通常是正常休息行为,尤其在成群安全感强时,并非是生病状态或死亡。三间鼠喜欢用吻部在底砂中翻找食物,受到威胁或争夺食物时,通过摩擦咽齿能发出 「咔哒」 声。

食物

野生环境三间鼠吃昆虫幼虫、蠕虫、甲壳类、小型软体动物 (如蜗牛) 、植物碎屑等。水族箱饲养三间鼠的核心食物是高品质的沉底性颗粒饲料或专门为底栖鱼设计的片状饲料。富含蛋白质的活饵或冷冻饵料如红虫、血虫、水蚤、丰年虾、孑孓、切碎的虾肉、鱼肉等,这些对它们的健康和体色维持至关重要。它们是吃蜗牛的高手,能有效控制水族箱中蜗牛的爆发 (如囊螺、扁卷螺) 。饲养三间鼠偶尔可提供煮熟的菠菜、黄瓜片、南瓜片、藻片等,但非主食。喂食三间鼠的要点是要确保食物能沉底。在关灯前或光线较暗时喂食更符合其习性,保证所有个体都能吃到食物,避免弱势鱼挨饿,多样化饮食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繁殖

水族箱繁殖难度极高,在家庭水族箱中成功繁殖三间鼠非常罕见,几乎没有可靠的业余爱好者成功案例报道。繁殖三间鼠需要非常大的水体,是远超市面上常见鱼缸所能承载的大的水体,需要模拟非常特定的季节性水流和降雨条件。三间鼠性成熟年龄晚,一般需要数年。它们对产卵环境 (如淹没的植被区) 和水质参数 (特别是导电度、激素水平) 要求极其苛刻。大规模商业繁殖主要在东南亚的专业渔场进行,通常使用激素催产。市面上销售的三间鼠几乎全部来自野外捕捞或东南亚渔场。

饲养环境

考虑到它们成年后巨大的体型和强烈的群居需求,鱼缸建议大一些,对于一小群 5-6 条幼鱼,起步需要 200 升以上。一群成年三间鼠需要 500 升甚至更大的水族箱,长度至少 1.5 米。空间不足会导致压力、争斗、生长受阻和健康问题。饲养三间鼠的水温在 26°C-30°C (78°F - 86°F),三间鼠对低温敏感。 pH 值在弱酸性至中性,6.0-7.5 比较理想,避免碱性硬水。硬度是软水至中等硬度 (dGH5-12) 。三间鼠对氨和亚硝酸盐极其敏感,必须为零。硝酸盐含量应尽可能<20ppm 。强大的过滤系统和定期的换水至关重要,每周保证换水量达到 25%-50% 。缸体要提供中等的含氧水流,模拟其原生河流环境。底砂一般使用柔软、细颗粒、圆润无棱角的底砂,如细河沙和专用水草泥,可以保护它们敏感的触须和腹部。避免粗糙的砾石或尖锐的底材。提供丰富的、多孔洞的藏身所是必须的,可使用沉木、石块、大型 PVC 管、专用的陶瓷、树脂洞穴、茂密的水草 (如大型水榕、铁皇冠) 等。确保藏身处的尺寸足够大,能容纳整群鱼。在藏身处之间也需要留出足够的开阔底层空间供它们活动和群游,光线不宜过强,可使用浮萍、水草或降低灯光强度来营造较暗的环境。

鱼病防治

三间鼠相对强壮,但以下情况容易导致生病,且它们对药物非常敏感 (尤其含铜、福尔马林、孔雀石绿的药物),治疗需谨慎。常见诱因:1 、水质恶化,氨/亚硝酸盐升高、硝酸盐积累、 pH 剧烈波动是万病之源。 2 、压力大,单独饲养、群体太小、空间不足、缺乏藏身处、被攻击性鱼追逐、频繁打扰。 3 、营养不良,长期只喂食单一干饲料。 4 、温度不适,温度过低或剧烈波动。 5 、新鱼带入病菌。

常见疾病及防治:

1 、白点病:症状是身体、鳍上出现白色盐粒状小点,鱼只蹭缸、呼吸急促。治疗方法是缓慢升温至 30℃-32°C 并保持至少一周,这是首选方法,对三间鼠刺激小。若必须用药,选择标明对无鳞鱼和鼠鱼安全的药物,并严格按半量或推荐低剂量使用,如含亚甲基蓝、苦参提取物的药,并加强换水。

2 、胡椒病/天鹅绒病:症状是体表覆盖一层极细密的金黄色或灰白色粉末,像天鹅绒,鱼只精神萎靡、蹭缸、呼吸急促,严重时可能死亡。此病进展快,需及时治疗,使用含硫酸铜或螯合铜的药物最有效,但三间鼠对铜极度敏感,必须使用专为无鳞鱼设计的低剂量配方,并密切观察。也可尝试含孔雀石绿搭配福尔马林的成药,同样需谨慎低剂量。治疗期间保持水质优良,避光。预防关键是避免新鱼带入病原和保持低压力环境。

3 、细菌性感染 (烂鳍、溃疡、败血症):症状是鳍边缘发白和溃烂、身体出现红斑、溃疡、腹胀、突眼、鱼只呆滞。防治上首要改善水质,进行大量换水,使用广谱抗菌药,如含土霉素、黄粉/呋喃西林、磺胺类、恩诺沙星的药物。同样需选择对无鳞鱼安全的药物并考虑减量。隔离病鱼。

4 、体内寄生虫 (如毛细线虫):症状是鱼体消瘦,吃得多却长不胖、腹部凹陷或异常膨胀、排出白色粘稠粪便或空心粪便。防治方法是使用专用驱虫药,如含芬苯达唑、甲硝唑、吡喹酮的成分,按说明或兽医建议剂量使用。预防性定期检疫新鱼,避免喂食来源不明的活饵。

5 、擦伤/刺伤:原因是受惊乱窜撞缸、搬运时被其眼下尖棘刺伤或勾住网。防治方式是操作时务必小心,用结实的大网或容器转移。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惊吓。轻微擦伤保持水质清洁可自愈,严重需防继发感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