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鲨,学名 (Epalzeorhynchos frenatum),别名红尾鲨 (非真鲨类,因背鳍似鲨得名),属鲤科,原产于泰国、柬埔寨的河流。彩虹鲨体长可达 15 厘米,寿命 5-8 年。彩虹鲨性格强势,领地意识强,是底层活动的鱼种。需注意分辨,易与 「黑鳍鲨」(Labeo chrysophekadion) 混淆,后者体型更大 (可达 60 厘米)。
样式
彩虹鲨体型呈流线型,腹部扁平,吻部钝圆。彩虹鲨经典的颜色为灰黑色身体,尾鳍鲜红色 (幼鱼色淡,成鱼鲜艳),其它变种的品相有紫罗兰彩虹鲨 (通体蓝紫色) 和白化彩虹鲨 (粉白体色的红尾)。彩虹鲨的背鳍部位高耸尖锐,尾鳍分叉,胸鳍透明。
习性
彩虹鲨非常具有领地意识,强烈守护底层领地 (尤其岩石、沉木附近),攻击入侵的同种或相似鱼 (如鼠鱼),对行动过于缓慢的观赏鱼品种也有可能产生攻击行为。饲养彩虹鲨一般是单养或与中上层鱼混养,这样相对安全。彩虹鲨习惯的活动模式为白天活跃,喜在水底砂石间搜寻食物。彩虹鲨性格相对敏感,突然光照或震动易引发跳跃,建议鱼缸加盖。
食物
彩虹鲨的食性为杂食偏植食性,比较偏爱吃藻类。主食可以使用沉底颗粒饲料、螺旋藻片、煮熟的菠菜或南瓜。为了营养的均衡,最好补充血虫和水蚤,每周 1-2 次即可,避免过量肉食导致消化不良。彩虹鲨一般每日喂食一次,投喂后观察是否抢食,剩余食物及时清理。
繁殖
彩虹鲨在家里用鱼缸繁殖难度极高,需模拟雨季环境的变化。彩虹鲨鱼的雌鱼腹部圆润,雄鱼更瘦长且体色鲜艳。彩虹鲨的人工繁殖条件视,需要大型繁殖缸,最好 200 升以上的,过滤用强水流,并保证溶氧的充足。水温 26-28℃,pH 6.5-7.0,添加榄仁叶模拟原生态环境。繁殖彩虹鲨最大的难点在于,亲鱼需激素诱导产卵,幼苗成活率非常低。
饲养环境
彩虹鲨对鱼缸尺寸的要求,建议单条饲养 100 升以上,鱼缸尺寸不小于 120 厘米长缸。彩虹鲨对水质要求为温度 22℃-26℃,不可超过 28℃,pH 在 6.0-7.5 左右。水体需要高溶氧以及中强水流,来尽量的模仿溪流环境。鱼缸的布景关键电在于对洞穴的营造,因为彩虹鲨有穴居的习惯,可用沉木、石板分割领地,减少争斗。上彩虹鲨常用的底砂为深色底砂,这样可以增强鱼的体色,减少鱼的紧迫感。彩虹鲨有啃咬水槽的习惯,建议造景用草为耐啃型的,比如水榕、铁皇冠,尽量避免柔软水草被破坏。
鱼病防治
1、白点病 (小瓜虫):诱因为水温骤降。治疗方法为升温至 28℃-30℃持续 3 天,加 0.1% 盐浴。2、烂鳍和烂身:诱因主要为水质恶化或打架受伤。治疗方法是隔离,并使用黄粉药浴,10mg/升水,每日 30 分钟。3、肠炎:诱因为变质食物或过度肉食。治疗方法是停食 2 天,后喂食大蒜素浸泡的饲料。饲养彩虹鲨预防重点是要避免混养同类型底层鱼,如金苔鼠、清道夫、以及过多的同类。每周需要保证换水量达到四分之一以上,保持硝酸盐<20p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