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灯
三角灯,学名 (Trigonostigma heteromorpha),别名三角鱼、红蓝三角灯、黑三角灯。鲤形目,鲤科,三角波鱼属,原产地东南亚 (泰国南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岛、婆罗洲) 的缓慢流动或静止的森林溪流、沼泽、泥炭水域。三角灯体型小巧玲珑,色彩鲜艳,尤其以身体中后部醒目的三角形斑纹闻名,性情温和,群游性强。最常见的红蓝三角灯,它们是水草造景缸中最受欢迎和经典的小型灯科鱼之一。三角灯的成鱼体长约 3-5 厘米,寿命在良好饲养条件下,通常可活 3-5 年。
样式
三角灯身体基色为半透明的银白色或浅金色,体侧带有金属光泽。三角灯最显著的特征是身体中后部有一个醒目的、边缘清晰的三角形黑色或深蓝色斑块,其尖端指向尾部。这个三角斑是它得名的原因。在三角斑的前缘,靠近头部一侧,通常镶嵌着一条鲜艳的橙红色或橘红色条带,与深色的三角形成强烈对比,非常漂亮,这也是 「红蓝三角灯」 名称的由来。三角灯各鳍透明或略带黄色或橙色,背鳍、臀鳍和尾鳍可能带有红色边缘。三角灯雌鱼体型通常更圆润丰满,尤其腹部,雄鱼则更显修长苗条,尤其是红色体色部分通常更鲜艳,三角斑的形状也可能更尖锐清晰。
习性
三角灯具备高度群居性, 这是最重要的习性之一。三角灯是非常适合群养的鱼类。单养或数量太少时,它们会紧张、褪色、躲藏、易生病。推荐饲养 10 条或以上,这样它们会展现出最自然的群游行为、最美的体色和最活跃的状态。三角灯主要在水体的中层活动,它们是非常和平的鱼类,不会攻击其他鱼种,是混养缸的理想选择。三角灯对突然的声响、光线变化或快速移动的物体比较敏感,容易受惊乱窜,需要提供躲避空间。三角灯在足够大的群体中,它们会进行优雅的群游,尤其是在开阔水域或有温和水流时。
食物
三角灯是杂食性鱼,不挑食。选择专为小型热带鱼设计的饲料,优质小型颗粒或薄片饲料可以作为三角灯的主食。三角灯非常喜爱冷冻和活饵,能提供丰富的营养并促进发色,可使用水蚤、丰年虾 (成虫或幼虫) 、红虫 (切碎) 、线虫等,冷冻饵更安全卫生。偶尔可以喂食碾碎的熟菠菜叶 (提供植物纤维) 。喂食要点是少量多餐 (每天 1-2 次),每次投喂量在 2-3 分钟内吃完为宜。确保食物颗粒足够小,适合它们的小嘴。
繁殖
三角灯在普通水族箱中繁殖相对困难,需要一些特定条件。亲鱼准备上,选择体色鲜艳、健康的成熟个体,通常需要 8-12 个月龄以上。繁殖前几周需用活饵加强营养。繁殖缸 20-30 升即可,需使用弱酸性软水,pH 值 5.0-6.5,硬度极低 (dGH1-5°),通常需要用 RO 水 (反渗透纯水) 或雨水调制,水温需比饲养水温稍高,约 26℃-28°C 。三角灯通常在清晨昏暗光线下产卵,产卵床非常关键,需要种植宽叶水草,如小榕、皇冠草、辣椒榕等,雌鱼会将卵产在叶片底面。放入水草前需彻底消毒清洗水草。繁殖三角灯的繁殖缸无需底砂,可以方便清理未受精卵和防止亲鱼吃卵,水体需提供微弱水流和过滤。将一对或一雄多雌放入繁殖缸,雄鱼会展示求偶行为,雌鱼翻转身体,在选中的叶片底面产下少量粘性卵,通常 10-20 枚,雄鱼随即受精。此过程会重复多次,总产卵量可达 100-200 枚。产卵结束后,通常在放入后 1-2 天内,必须立即将亲鱼移出,因为它们会大量吞食鱼卵。孵化鱼卵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鱼卵对光敏感,需保持黑暗或用深色纸遮光。水体水温在 26℃-28°C 左右时,约 24-36 小时孵化。刚起飞的仔鱼非常细小,孵化后 2-3 天内靠吸收卵黄囊生存。卵黄囊吸收完后开始游动觅食,需提供极细小的开口饵料,如草履虫、醋虫、商业超细粉末饲料、洄水、刚孵化的丰年虾幼虫等。鱼苗对水质要求极高,需频繁少量换水。鱼苗随着成长逐渐过渡到更大的食物。
饲养环境
鱼缸大小建议不小于 30 升水,但为了满足其群游需求和保证水质稳定,60 升或以上的鱼缸是更好的起点。水体越大,越容易维持水质稳定。饲养三角灯温度在 24℃-28°C 左右是最佳范围,需要恒温加热棒。三角灯偏好弱酸性至中性水,pH5.5-7.0,能适应稍偏碱,但弱酸性水更利于健康和发色。硬度偏好软水至中等硬度,dGH5-12°,避免极硬水。三角灯对氨和亚硝酸盐极度敏感,须为 0,硝酸盐也应尽量保持在低于 20ppm 。过滤系统需使用高效但水流温和的过滤系统,滤筒、瀑布滤、海绵滤都是不错的选择。确保入水口有防护网,防止小鱼被吸入,出水口避免直吹制造强水流。造景推荐种植茂密的水草,提供躲避空间、安全感,模拟原生环境,浓密的水草吸收硝酸盐能力强,有助于稳定水质。后景、中景草如宫廷草、宝塔草、水罗兰,前景草如迷你矮珍珠、牛毛毡,以及沉木绑莫斯、细叶铁、水榕等都非常适合。底床使用沙质或小颗粒中性酸性底砂,如鼠砂、化妆砂等比较适合,深色底砂更能衬托其体色。鱼缸中当添置适量的躲避物,了水草,沉木、岩石、陶罐等能提供藏身之处,减少紧迫,同时水体还需有足够的开放空间,留出一定的开阔水域供其群游。鱼缸中等光照即可,满足水草生长需要,需避免过强光照。规律的换水是保持健康的关键,建议每周换水 20%-30%,使用除氯且温度接近的新水。换水动作要轻柔,避免惊扰鱼群。
鱼病防治
三角灯体质相对较好,但水质不良、环境不适或引入病源易导致疾病。 1 、白点病:最常见,由小瓜虫引起,鱼体、鳍上出现白色小点,蹭缸。治疗方法是升温至 30°C 持续 1 周,下盐并使用专用白点药治疗。 2 、水霉病:症状是鱼体受伤后感染真菌,出现棉絮状菌丝。治疗方法是保持水质清洁是预防关键,可用亚甲基蓝、专用真菌药治疗。 3 、烂鳍/烂尾病:水质差或细菌感染导致鳍边缘发白、溃烂。改善水质是根本,严重时用抗菌药,如黄粉。 4 、霓虹灯病:该病是灯科鱼特有且致命的孢子虫病。症状是鱼体褪色,肌肉出现白色或淡红色斑块,游姿异常。该病恐怕无特效药,传染性强,发现病鱼应立即隔离或人道处理,全缸彻底消毒。 5 、内外寄生虫:如锚头蚤、鱼虱、体内虫,症状是消瘦、拖白便。需针对性用驱虫药。 6 、氨/亚硝酸盐中毒:急性中毒表现呼吸困难、浮头、体表充血、死亡,一般在新开缸或过滤崩溃时易发。治疗方法是立即大量换水,加强曝气,培养硝化细菌。 饲养三角灯的原则是预防为主。 新缸必须彻底开缸养水,建立硝化系统后再放鱼。新鱼入缸前务必严格隔离检疫 2-4 周,防止带入病原。规律换水,避免大温差、大换水量造成水质剧烈波动,定期检测水质 (氨、亚硝酸盐、硝酸盐、 pH) 。饲养三角灯也当避免过度拥挤。日常需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增强体质。减少应激,提供躲避空间,避免惊吓,保持环境稳定。每天观察鱼的状态,包括食欲、体表、呼吸、游姿,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隔离病鱼,准确判断病因,对症下药。治疗时注意用药剂量,密切观察。三角灯体型小,对药物敏感,务必按说明书使用,必要时可先减半剂量观察。留意使用含铜、福尔马林的药物对无脊椎动物和硝化系统有害。
作者:一冰
链接:https://kun.fish/sanjiaodeng.html
文章版权归 Kun.fish 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