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虎鱼

虾虎鱼虾虎鱼属于鲈形目、虾虎鱼亚目、虾虎鱼科,是一类非常庞大且多样化的鱼类家族,拥有超过 2000 个物种,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科之一。它们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淡水、咸淡水 (汽水) 及浅海环境中,尤其以珊瑚礁、河口、溪流和湖泊为常见栖息地。

虾虎鱼虾虎鱼体型通常较小,多数种类小于 10 厘米,适应性强,栖息环境多样。许多种类具有高度特化的行为和外貌。最显著的特征是 「腹鳍愈合形成的吸盘状结构」,使它们能牢固地附着在岩石、沙底或其他物体上,抵抗水流或潮汐。虾虎鱼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是许多大型鱼类和鸟类的重要食物来源,同时也是底栖生物和小型无脊椎动物的捕食者或清洁工。

虾虎鱼样式

虾虎鱼绝大多数体型细长、呈圆柱状或略侧扁。体型差异巨大,从世界上最小的脊椎动物之一 (如矮虾虎鱼属,成年体长仅 7-9 毫米) 到较大的种类 (如斑驳尖塘鳢,可超过 50 厘米)。虾虎鱼头部通常较大,头部宽而钝。眼睛位置较高,常靠近头顶,有时突出。口部口裂较大,下颌常突出。牙齿细小,适应其捕食习性。背鳍通常有两个背鳍 (少数种类一个),第一背鳍鳍条常呈丝状或延长,腹鳍最显著特征是左右腹鳍愈合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吸盘 (或称 「愈合盘」),用于吸附在基质上,臀鳍通常与第二背鳍相对,胸鳍较大,圆形或扇形,尾鳍通常为圆形或截形。

虾虎鱼虾虎鱼体色与花纹极其多样化!这是虾虎鱼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体色从朴素的沙褐色、灰色到鲜艳的红色、蓝色、黄色、绿色、黑色等,常有复杂的斑点、条纹、网纹或亮斑。许多种类 (尤其珊瑚礁虾虎鱼) 具有惊人的伪装色或警戒色。体色常随环境、心情和繁殖状态而变化。

虾虎鱼习性

绝大多数虾虎鱼为底栖鱼类,很少离开底层活动。很多种类 (尤其雄鱼) 具有强烈的领域意识,会保卫自己的洞穴、巢穴或觅食区域。虾虎鱼喜欢躲藏在岩石缝隙、沙洞、贝壳、珊瑚丛中或自己挖掘的洞穴里。虾虎鱼主要靠胸鳍划水进行短距离的快速冲刺。在静止或水流中时,依靠腹鳍吸盘牢牢固定身体。移动时常呈跳跃式前进。

虾虎鱼一些虾虎鱼与枪虾有著名的共生关系,枪虾与虾虎鱼之间,虾虎鱼为视力好的 「哨兵」,枪虾负责挖洞和维护洞穴。虾虎鱼通过触觉信号 (用尾鳍触碰枪虾) 告知危险,两者一起撤退到洞中。虾虎鱼也有为其他鱼类清除体表寄生虫的习性。部分生活在河流中的虾虎鱼 (如日本秃头鲨) 有溯河产卵的习性。一些海洋种类也会在繁殖期进行短距离迁移。

虾虎鱼食物

食性非常广泛,因种类和栖息地而异,肉食性是主流。主要捕食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如小型甲壳类 (桡足类、端足类、糠虾、小虾、小蟹)、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环节动物 (蠕虫)、小型软体动物、其他鱼类的鱼卵或幼鱼 (部分种类) 等。

虾虎鱼部分种类 (如枝牙虾虎鱼属) 主要刮食岩石上的藻类、硅藻和有机碎屑。少数种类滤食水层中的浮游生物。特殊的虾虎鱼的弹涂鱼属能离水在滩涂上捕食昆虫等。

虾虎鱼繁殖

虾虎鱼的繁殖方式绝大多数为卵生,在水温适宜的春夏季开启繁殖季节。雄鱼常会展示鲜艳的婚姻色吸引雌鱼,并进行特定的求偶舞蹈。有些种类的雄鱼会精心准备和清理巢穴 (如岩石下、贝壳内、自己挖掘的洞穴),雌鱼将卵产在巢穴的顶部或侧面 (岩石、贝壳、洞穴壁),卵通常具有粘性,能牢固附着。

虾虎鱼雄鱼护卵是虾虎鱼繁殖的一大特点!绝大多数种类由雄鱼负责守护受精卵、雄鱼会驱逐靠近的入侵者 (包括同种或其他鱼类)。照料鱼卵,用胸鳍扇动水流,为卵提供充足的氧气,防止霉变,并清理掉未受精或发霉的卵粒。卵通常在几天到一周左右孵化 (取决于水温)。刚孵出的仔鱼随浮游生物漂流,经历变态发育后沉降到底层生活。

虾虎鱼饲养环境

虾虎鱼在水族圈颇受欢迎,尤其是小型、色彩艳丽的溪流虾虎鱼和珊瑚礁虾虎鱼。饲养要点主要在盐度、温度、酸碱度、硬度以及水质的把控上。盐度上必须明确种类需求!淡水种 (如枝牙虾虎、溪吻虾虎)、汽水种 (如小蜜蜂鱼、部分塘鳢)、海水种 (如雷达、蓝线虾虎) 对盐度要求截然不同。温度一般根据原产地调整,热带种类一般 24℃-28°C,温带溪流种类可能需要更低 (18℃-24°C) 酸碱度 pH 值在中性到弱碱性 (7.0-8.0) 居多,具体看种类。硬度在中等硬度通常适合。

虾虎鱼虾虎鱼对氨和亚硝酸盐敏感,需要成熟稳定的过滤系统和定期换水,强水流和高溶氧对许多虾虎鱼 (尤其溪流种) 至关重要。

虾虎鱼在家庭饲养中,缸体与造景是美观与水体环境所必不可少。底砂常用细沙或小颗粒沙砾 (尤其对喜欢滤沙、挖洞的种类如花豹虾虎、钻石哨兵很重要)。模仿营造躲避物,常使用大量岩石、沉木、洞穴、PVC 管、贝壳等,提供躲藏和建立领域的地方,减少争斗。空间上根据成体大小和习性选择合适大小的缸。领地意识强的种类需要更大空间或减少饲养密度。在水流的把控上,溪流型虾虎鱼需要中等到强劲的水流模拟原生环境。饲养虾虎鱼需要一定的光照,藻食性虾虎鱼需要足够光照促进藻类生长。

虾虎鱼在混养方面,避免与过于凶猛、体型大很多或游速极快的鱼混养,需小心混养可能吃虾虎鱼的小型虾 (如大和藻虾)。同种混养也需谨慎,提供足够躲避和空间,只养一对或一只雄鱼配多只雌鱼 (视种类而定),不同种虾虎鱼混养也可能打架。虾虎鱼通常可与温和的小型灯鱼、鳉鱼、小慈鲷、鼠鱼、小型异形等混养。

虾虎鱼鱼病防治

虾虎鱼相对皮实,但也可能患病,预防是关键。注意检疫,新鱼隔离观察至少 2-4 周再入主缸。水质管理上保持水质清洁稳定 (低氨氮、亚硝酸盐,高溶氧),避免剧烈波动。定期换水,维护过滤系统,提供符合其习性的环境 (水流、底砂、躲避),减少紧迫感。饲喂上营养均衡,提供多样化、适口的食物,保证营养,空间上避免过密,控制饲养密度,减少争斗和污染。

虾虎鱼常见疾病与治疗:1、白点病,最为常见,症状体表白点,升温 (28℃-30°C)、下盐 (仅限耐受盐度的鱼种!淡水种谨慎)、专用白点药 (按说明使用)。2、水霉病,伤口或体表出现棉絮状菌丝。保持水质清洁是根本,可用亚甲基蓝、土霉素等药物。3、细菌性感染,如烂鳍、烂鳃、体表溃疡、蒙眼等。通常由水质恶化或外伤引起。改善水质,使用抗菌药 (如黄粉/呋喃西林、土霉素、专治细菌病的鱼药)。4、寄生虫感染,除白点虫外,还有指环虫、三代虫、锚头蚤等。症状可能有蹭缸、呼吸急促、消瘦等。需显微镜确诊,针对性用药 (如敌百虫、专用驱虫药)。5、腹胀及肠炎,可能因喂食不当、寄生虫或细菌引起。停食观察,升温,可尝试大白片或痢特灵 (呋喃唑酮)。

虾虎鱼需注意,虾虎鱼体型小,对药物敏感,用药务必谨慎! 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按推荐剂量使用,甚至可酌情略微减量。优先考虑在单独的检疫和治疗缸中用药,用药期间加强打氧 (很多药物会降低溶氧),并密切观察鱼的反应。

虾虎鱼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