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火灯鱼

喷火灯鱼

喷火灯 (又称 「橘帆梦幻旗」),别名火焰灯 (火焰灯是喷火灯的火焰型人工选育种)、火炽灯、红宝石灯,学名 (Hyphessobrycon amandae),喷火灯是小型热带观赏鱼,属于脂鲤科 (Characidae),原产于南美洲巴西的阿拉瓜亚河流域。因其鲜艳的橙红色体色和活泼的群游性,成为草缸和南美风格水族箱的热门选择。成鱼体长 2.5~3.5cm,理想饲养条件下寿命 3~5 年。原产地位于巴西阿拉瓜亚河流域 (黑水环境),属于中端灯鱼,适合进阶爱好者。

喷火灯鱼

样式

喷火灯在外观特点上体色全身呈现火焰橙红色,背部和腹部颜色更深,鱼鳍透明或略带淡黄色,无特殊斑纹。体型呈纺锤形,侧扁,尾柄细长。眼睛大而圆,虹膜上半部呈红色。在雌雄的鉴别上,雄鱼体色更鲜艳,繁殖期红如火焰;雌鱼颜色稍淡,偏橙黄色。体型上雄鱼更加修长,腹部平直 ;雌鱼腹部略圆,尤其在怀卵时更明显。从背鳍上观察比较,雄鱼的背鳍较尖长,而雌鱼相对较短圆。

喷火灯鱼

习性

喷火灯群游性强,建议饲养 10 条以上,群游效果更佳。鱼群常活动活跃于水体的中层至底层,喜欢在水草间穿梭。其性格温和,适合与小型鱼混养 (如宝莲灯、红绿灯等),适宜水温**:24~28℃(耐短期 22~30℃)。水质要求 pH 5.5~7.0(弱酸性至中性),硬度 5~12dGH。日常饲养中建议使用榄仁叶或黑水素模拟原生环境。

喷火灯鱼

食物

喷火灯喜食小型昆虫幼虫、浮游生物、藻类及有机碎屑等。人工饲喂情况下可投喂 0.5mm 缓沉微粒饲料,每日 1~2 次。活饵如冷冻红虫/水蚤 (增强体色),每周 2~3 次,螺旋藻薄片每周 1 次。喂养过程中注意避免过量喂食 (易引发肠炎),活饵最好进行一定的清洁以及消毒处理。

喷火灯鱼

繁殖

选择体色鲜艳的 1 年龄以上成鱼,雌雄比例 1:1 或 1:2。准备 30cm 左右小缸,水位保持在 15~20cm。铺设莫斯或棕丝作为产卵床,提供弱光环境,可用遮光板避免强光直射。排卵缸水温维持在 26~28℃,pH 6.0~6.5(可用 RO 水调节),并尽量每天模拟雨季清晨换水,在产后的管理上,在完成排精卵之后第一时间移出亲鱼,因亲鱼有吃卵的习性。鱼卵约 36~48 小时孵化。当幼鱼开口后,可喂洄水或超细粉末饲料。

喷火灯鱼

饲养环境

建议使用缸体尺寸 40cm(30L 以上),过滤系统常用外挂过滤器,使用水妖精培养硝化系统也是不错选择,喷火灯对换水量有一定的要求,建议每周换水达到 50% 。养殖火焰灯光照强度适中即好,每天保持在 6~8 小时左右,同时避免强光的直射。喷火灯适宜搭配草缸造景,建议底床使用深色底砂 (如热带雨林沙),建议植物前景常用迷你椒草,中景多见铁皇冠、小水榕等,后景可使用绿宫廷,提供躲避与隐私,搭配上更多依靠自身喜好为定。在缸内装饰上常使用沉木加榄仁叶的组合,这样更易于营造黑水效果。

喷火灯鱼

鱼病防治

1、 白点病,症状表现为体表白点、蹭缸、呼吸急促。治疗方案,升温至 30℃(维持 3 天),使用白点净或粗盐 (1-3 克/升)。2、 烂鳍病,症状为鳍部溃烂、充血。发生此类症状时,首要是改善水质,治疗上使用黄粉或土霉素药浴。3、肠炎,症状体现在白便、食欲不振。治疗方法是停食 2 天,并喂食大蒜素浸泡的饲料。4、霓虹灯病,症状上的表现为肌肉白浊、游动失衡。此病目前无特效药,需及时隔离病鱼。预防措施大于治疗手法,平常饲养过程中我们要给鱼缸定期换水,每周达到一半以上,当新购入的新鱼入缸前进行检疫,平常饲养过程中避免过度喂食,这样可以更轻松的保持优秀的水质。  

喷火灯鱼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