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吊鱼

蓝吊鱼

蓝吊鱼,通常指蓝刺尾鱼或蓝 tang,学名 「Paracanthurus hepatus」,英文名 「Blue Tang」 或 「Regal Tang」。蓝吊鱼是刺尾鱼科 (Surgeonfish) 的珊瑚礁鱼类,因尾部两侧各有一个可伸缩的锋利骨刺 (类似手术刀,故名"Surgeonfish") 而得名。它们是 《海底总动员》 中"多莉"的原型,广受水族爱好者喜爱。

蓝吊鱼

样式

蓝吊鱼幼鱼为亮黄色,随成长逐渐变蓝,成鱼体色是鲜艳的宝蓝色身体,背部有黑色波浪纹,尾部亮黄色。鱼体体型侧扁椭圆形,成年体长可达 30 厘米 (水族箱中通常 15-20 厘米),尾部骨刺用于防御,捞鱼时需小心处理以免被割伤。

蓝吊鱼

习性

蓝吊鱼在野生环境下群居,但水族箱中可能对同类有领地意识,人工饲养环境下建议单养或大缸群养。蓝吊鱼在白天活跃,喜欢在岩石缝隙中穿梭,性格温和,但紧张时会躲藏或快速游动。

蓝吊鱼

食物

野生环境下的蓝吊鱼以藻类为主食,兼食浮游生物和珊瑚虫。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主食一般为紫菜、海藻片、螺旋藻颗粒等。单日常饲养中还需要提供其它的一些营养补充,如冷冻糠虾、贝类、专用海水鱼饲料灯。我们还需留意蓝吊鱼的饲料需高纤维饮食,素食需占比七成以上,以防止肠炎。

蓝吊鱼

繁殖

蓝吊鱼在自然环境下的繁殖,一般在珊瑚礁区产卵,幼鱼经历浮游期。人工繁殖极难,因其需模拟洋流环境和月光周期等自然条件,而且幼鱼开口饵料要求高,所以目前罕见成功案例。

蓝吊鱼

饲养环境

建议饲养蓝吊鱼的鱼缸大小不小于 300 升 (成年后需要更大空间)。在水质要求方面,饲养温度在 24℃-28℃,pH 值 8.1-8.4,盐度保持在 1.020-1.025 之间,清除氨/亚硝酸盐含量,硝酸盐含量小于 20ppm。鱼缸的造景环境需提供活石 (供啃食藻类和躲藏)、开阔游泳区。建议过滤循环系统的水流中等至强水流,可以更贴切的模拟海洋环境。

蓝吊鱼

鱼病防治

1、白点病 (海水小瓜虫):症状为体表白点、摩擦物体。治疗使用铜药 (如 Cupramine)、降低盐度 (需谨慎)、UV 杀菌灯。2、头洞病 (营养缺乏):致病原因原因是缺乏维生素或寄生虫感染。治疗方法是补充维生素 C/B、使用驱虫药 (如甲硝唑)。3、细菌感染;症状为鱼体溃烂、红肿。治疗方法是使用抗生素 (如土霉素)、改善水质。预防措施大于治疗,每当有新鱼合缸,我们要做好检疫工作,建议两周以上。定期换水每周保持在 20% 左右。在饮食上,多样化和营养均衡有助于增强鱼的免疫力。

蓝吊鱼

注意事项

蓝吊鱼对水质非常敏感,饲养过程中当避免突然的温度或盐度变化。鱼缸内的混养建议与小丑鱼、雀鲷等温和鱼混养,避免与攻击性鱼 (如狮子鱼) 同缸。水体环境要提供足够的躲藏空间减少应激,减少鱼的压力。蓝吊鱼是美丽的珊瑚礁居民,但需要稳定的环境和细心照料。建议有一定海水饲养经验的爱好者尝试,新手需提前学习海水缸管理知识。  

蓝吊鱼

正文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