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墨头鱼
东方墨头鱼,学名 (Garra orientalis),又称东方墨头鲤,原产于中国南方 (珠江、闽江、澜沧江等水系) 、越南、老挝等地的山涧溪流中,属于鲤科墨头鱼属。因头部呈深褐色且常吸附在岩石上觅食,得名 「墨头鱼」 。在观赏鱼市场被称为 「医生鱼」,因其会啃食其他鱼体表寄生虫和死皮。
样式
体长 8-15 厘米,身体修长呈圆筒状。头部扁平宽大,口下位呈吸盘状,以适应在急流中吸附。背部灰褐色至深棕色,腹部浅黄或白色,体侧常有 1 条深色纵纹或不规则斑块,尾鳍叉形,各鳍半透明带暗色边缘。
习性
东方墨头鱼栖息于清澈、高溶氧的山溪急流中,常见于岩石底质水域。喜吸附在岩石或缸壁上刮食藻类,性情温和,适合群养。有很强的夜行性倾向,白天常躲藏于石缝中。东方墨头鱼的适温性较广,在 18℃-28℃,可耐受短暂低温,一般饲养温度 15℃以上更安全。
食物
以岩石表面的藻类、生物膜、有机碎屑为主,兼食小型水生昆虫。人工饲养下的主食为螺旋藻片、沉底藻粮、煮熟的菠菜或黄瓜等。可补充少量的冷冻红虫、水蚤,避免高蛋白饲料。饲养东方墨头鱼需提供足够藻类或人工藻粮,否则易营养不良。
繁殖
极难在人工环境中繁殖,野外繁殖习性研究较少。推测可能在石缝中产卵,卵具粘性,需水流冲刷孵化。东方墨头鱼无护卵行为,幼鱼以微生物为食。
饲养环境
饲养东方墨头鱼建议鱼缸尺寸 60 升以上,长缸优先,保持小群 5-6 条饲养。需水质 pH6.5-7.5,硬度 5-15°dGH,必须高溶氧,可使用瀑布过滤加增氧泵。底床使用光滑卵石或溪流砂,多设岩石、沉木供躲藏与刮食。水流模拟溪流环境,可使用造浪泵创造中强水流。最佳饲养温度温度在 22℃-26℃之间,避免超过 28℃。东方墨头鱼可与温和溪流鱼混养,如鳑鲏、小鲃等,要避免与攻击性鱼混养,如斗鱼、慈鲷等。
鱼病防治
1 、锚头蚤/鱼虱:症状是体表可见虫体,鱼摩擦缸壁。治疗方法是用镊子小心拔除虫体,伤口涂亚甲基蓝,或按说明剂量全缸下敌百虫。 2 、水霉病:病因是刮伤后真菌感染。治疗方法是升温至 28℃,下 0.3% 浓度盐,或使用亚甲基蓝/土霉素药浴。 3 、营养不良:症状是鱼体消瘦、体色暗淡。日常预防为主,保持营养均衡,提供足量藻类食物,补充蔬菜。 4 、缺氧应激:症状是浮头、急促呼吸。对策是加强过滤增氧,避免密度过高过度拥挤。
作者:一冰
链接:https://kun.fish/dongfangmotouyu.html
文章版权归 Kun.fish 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