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灯

帝王灯鱼,学名 (Nematobrycon palmeri),原产于哥伦比亚西部热带雨林的溪流中,属于脂鲤科小型观赏鱼。因其优雅的体态、独特的蓝色金属光泽和温和的性格,成为水族箱中的热门品种。

样式

体长约 4-5 厘米,纺锤形。身体体色基色为蓝灰色,带金属光泽,体侧有一条明显的深蓝色纵带。尾鳍中央延伸出细长的丝状鳍条,雄鱼更明显,背鳍与臀鳍边缘呈黄色或橙色。眼睛虹膜呈鲜蓝色,是其标志性特征。雄鱼体色更艳丽,尾鳍延长如剑;雌鱼体型圆润,色彩较淡。

习性

性格温和,适合群养,建议 6 条以上,群游时展现自然美感。帝王灯活动区域在中层水域,喜弱光环境。雄鱼会展示 「夸示行为」,张开鱼鳍争夺领地或求偶。

食物

帝王灯属杂食性,人工饲料可使用小型颗粒饲料、薄片饲料。活饵和冻饵可用水蚤、红虫、丰年虾等。偶尔可补充植物性饲料,螺旋藻薄片。投喂频率每日 1-2 次,2 分钟内吃完为宜。

繁殖

帝王灯繁殖难度中等,需模拟雨季环境。首先,挑选体色鲜艳的雄鱼和腹部饱满的雌鱼。设置独立小缸,水体约 10-20 升,弱酸性软水,pH5.5-6.5,水温 26℃-28℃,放入莫斯或棕丝供产卵,雌鱼产卵约 100-200 粒,雄鱼受精。完成受精后,移走亲鱼以防止食卵,鱼卵约 24-36 小时孵化,仔鱼 3 天后可投喂洄水或微虫。

饲养环境

饲养帝王灯的鱼缸尺寸最小 30 升,建议 60 升以上,水温 23℃-28℃,水质 pH5.5-7.0,软水 GH<10 。过滤使用缓水流,避免强水流。造景可使用深色底砂、沉木、水草 (如莫斯、水榕) 、浮萍遮光。混养上建议可与小型灯科鱼、短鲷、鼠鱼混养,避免与凶猛鱼或长鳍鱼同缸。

鱼病防治

帝王灯鱼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
1 、白点病 (小瓜虫感染),症状是体表白点、蹭缸。治疗方法为升温至 30℃持续 3 天,或使用甲基蓝/白点净。
2 、水霉病:症状是棉絮状菌丝附着。治疗方法是亚甲基蓝药浴,加强水质管理。
3 、烂鳍病:病因是水质恶化或细菌感染。治疗方法是换水,使用黄粉/土霉素药浴。

饲养帝王灯需要保持定期换水,每周 1/3,保持水质清洁,新鱼检疫后再入缸。日常需避免温度剧烈波动。,提供均衡饮食,增强免疫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