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水虎鱼:它们是水生版的 「蜂群思维」,单个是憨憨,成群是梦魇
红腹水虎鱼,学名 Pygocentrus nattereri红腹锯鲑脂鲤,是脂鲤科水虎鱼属下最著名、也是最常被饲养的物种。它们主要分布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流域、奥里诺科河盆地、巴拉那河以及圭亚那的沿海河流中。
在公众印象中,它们常被描绘成极度凶残、嗜血成性的 「水中狼族」,这很大程度上源于好莱坞电影的夸张渲染。实际上,在自然环境中,它们更多是扮演 「清道夫」 和 「机会主义者」 的角色,主要以其他鱼类的鳍、鳞片、昆虫、蠕虫和动物的尸体为食。「群体攻击大型活物」 的行为在野外其实非常罕见,通常只发生在旱季水域极度萎缩、食物匮乏的极端情况下。
在观赏鱼领域,它们是很多资深玩家热衷挑战的鱼种,因其群游的壮观景象和独特的捕食方式而备受青睐。
样式
体型:体型侧扁,呈菱形,成年个体通常体长在 20-25 厘米之间,最大可达 30 厘米以上。
腹部:名字来源,其腹部、胸鳍、腹鳍和臀鳍呈现出鲜艳的橘红色或火红色,非常醒目。
体侧:身体大部分为银灰色,布满了亮银色的金属光泽斑点,像撒了一层银粉。
头部:头部硕大,特别是下颌非常粗壮有力。眼睛通常为黑色或深色。
牙齿:拥有极其锋利的三角形牙齿,上下交错排列,咬合力惊人,可以轻易撕碎肉体。这是它们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征。
习性
1、群居性:它们是高度群居的鱼类,在野外通常以几十甚至上百条的数量成群活动。单独饲养一条水虎鱼会使其非常紧张、胆小,通常躲在角落,颜色暗淡。 群养时 (建议至少 5 条以上),它们会更有安全感,展现出更自然的行为和鲜艳的体色。
2、胆小与凶猛并存: 它们本质上非常胆小谨慎,容易受到惊吓。但在捕食或感到极度威胁时,会展现出极强的攻击性和协作能力。巨大的声响或水面的震动都可能让整群鱼受惊,在缸内疯狂窜动。
3、食性相关行为: 饥饿时会变得非常活跃和具有攻击性。捕食时,鱼群会协作将猎物逼入绝境,然后轮流发起冲击进行撕咬。
食物
杂食性,包括其他鱼类的鳍和鳞片、昆虫、甲壳类、蠕虫、水生无脊椎动物以及动物的尸体。
人工饲养下主食可以投喂各种冷冻/鲜活的肉食性饲料,如去刺的鱼肉块、虾肉、去壳的螺肉、蚯蚓、红虫等。不建议长期投喂哺乳动物的肉类 (如牛肉、猪肉),因其高脂肪含量可能导致水虎鱼肥胖和内脏疾病。活食可以偶尔投喂小金鱼、泥鳅等作为刺激其捕食天性的 「点心」,但需注意活食可能携带病菌,需谨慎处理。成年水虎鱼可每 1-2 天喂食一次,喂食量以 5 分钟内吃完为宜,避免过量污染水质。
繁殖
水虎鱼的人工繁殖难度较高,需要极大的水体和精心的环境布置。水虎鱼的性别区分非常困难。成熟雌鱼通常体型更圆润丰满,腹部膨大;雄鱼体型相对更修长,颜色可能更鲜艳,但并非绝对。它们属于卵生鱼类。亲鱼会选择一片平坦的区域 (如石块、沉木),雌鱼产下约上千枚鱼卵,雄鱼随后受精。亲鱼会有护卵行为,攻击任何靠近的生物。卵约 2-3 天后孵化,仔鱼以自身的卵黄囊为营养。几天后开始游动,需投喂洄水、丰年虾幼虫等超细饵料。
饲养环境
饲养红腹水虎鱼是一项严肃的承诺,需要提供合适的环境。由于需要群养,建议至少从 300 升 (约 1 米 2 的缸) 开始。对于一群成年水虎鱼,推荐 800 升以上 的水体,以确保它们有足够的空间游动,减少因空间紧迫导致的争斗。水质要求水温24℃-28°C,pH 值6.0-7.5 弱酸性至中性,硬度在软水至中等硬度。饲养红腹水虎鱼需要强大的过滤系统,推荐使用滤桶或底滤更好的处理它们因肉食性饮食产生的大量废物,并每周更换 20%-30% 的水。造景上,底砂可选深色底砂 (如河沙) 以衬托其体色。布景可放置沉木、岩石营造自然栖息地感,并提供躲避处,减少其紧张情绪。不推荐种植活体水草,因为它们很可能会被啃食或破坏。饲养红腹水虎鱼空间务必保证有大量开阔的游泳区域。
疾病的防治
保持优良的水质是预防疾病的最关键因素。简介下列常见的疾病。
白点病:由寄生虫引起,鱼体出现小白点,蹭缸。升高水温至 30°C,并下专用白点病药物 (如亚甲基蓝) 治疗。
水霉病:鱼体受伤后感染真菌,出现棉絮状菌丝。保持水质清洁,治疗上可用盐浴或抗真菌药物治疗。
烂鳍病:通常由水质恶化引起细菌感染,鳍边缘出现破损、浑浊。改善水质,可使用黄粉等抗菌药物药浴。
体内寄生虫:投喂活食或不清洁饲料可能引发。表现为消瘦、腹胀、食欲不振。需使用专用内寄药物。
防治原则是预防大于治疗。严格检疫新鱼和新入缸的活食。保持稳定、清洁的水质。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增强鱼体免疫力。治疗时需严格按照说明用药,并注意有些药物可能破坏硝化系统。
重要关心
切勿混养:绝对不要将水虎鱼与其他任何鱼类混养,它们最终都会成为其食物或攻击对象。
安全第一:清洁鱼缸或进行任何操作时,务必确保双手远离它们的嘴,它们的咬合力足以造成严重伤害。最好在它们被隔离在另一边时进行操作。
责任饲养:在决定饲养前,请充分考虑其巨大的成年体型、群居需求和高昂的饲养成本,为此需购入大型鱼缸、电费、食物等。绝对不要将它们放生到本地水域,这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作者:一冰
链接:https://kun.fish/hongfushuihuyu.html
文章版权归 Kun.fish 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