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飞狐:真·摸鱼——卷王永动机!全年无休,KPI 吃藻量遥遥领先

小猴飞狐,学名 Crossocheilus reticulatus,是一种小型鲤科鱼类,原产于东南亚 (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的溪流)。因其相对出色的除藻能力,常被用作水族箱的 「清洁工鱼」。

样式​

​​体型​​:细长流线型,体长约 10-15 厘米。

颜色​​:银灰色或黄褐色,体侧有​​断续的黑色斑点或短纵纹​​(非连贯直线)。

​​尾鳍特征​​:尾柄处有明显的​​黑色斑块​​。

​​眼睛​​:黑色。虹膜由灰、黑、红组成。

​​嘴部​​:朝下,适合刮食藻类。

习性​​

​​小猴飞狐白天活动频繁,喜欢在中下层水域游动。它们性格较温和,可群养,但成年后可能因领地意识轻微争斗。小猴飞狐擅长啃食缸壁、水草和沉木上的藻类 (如绿斑藻、丝藻)。有一点值得提及,小猴飞狐幼鱼时期勤吃藻类,但成年后可能更偏好鱼粮,导致除藻效率下降,并且它们饥饿时可能啃食水草嫩芽 (如莫斯、矮珍珠)。

食物​​

​​1、天然食物​​:藻类 (优先)、微生物、有机碎屑。

2、人工饲料​​:藻类片 (螺旋藻片)、沉底饲料 (含植物成分) 以及煮熟的蔬菜 (黄瓜、菠菜、南瓜等)。

3、注意事项​​:若缸内藻类不足,需补充人工饲料,否则可能饿死或攻击水草。避免喂食过多高蛋白饲料 (如红虫),否则可能减少吃藻意愿。

繁殖​​

雌鱼体型略圆,雄鱼较瘦长。需要模拟雨季水流刺激产卵。卵为粘性,附着在水草或石块上,孵化后需提供微藻或洄水喂养幼鱼。小猴飞狐的繁殖难度​​极高,目前市场上多为野生个体,人工繁殖案例极少。

饲养环境​​

1、​​水质要求​​

温度​​:22℃-26℃

​​pH 值​​:6.0-7.5(弱酸至中性)

硬度​​:软水至中等硬度 (5-12dGH)

​​2、鱼缸配置​​

鱼缸尺寸建议不小于 60 升,群养需更大空间。

3、造景​​

可做自然风格、溪流风格等,多使用石块、沉木、水草。需提供躲藏处,如岩缝、密植水草。水流​​为中等流速,模拟原生环境。​光照​​适中,促进藻类生长但避免爆藻。

​​4、混养建议​​

✅ 适合混养​​:灯鱼、玛丽鱼、鼠鱼、小精灵鱼等温和鱼类。

❌ ​​避免混养​​:大型攻击性鱼 (如慈鲷、虎皮鱼),可能被欺负。鳍型过大游速过慢的鱼 (如斗鱼),可能骚扰人家。

常见疾病与防治​​

​​1、白点病 (小瓜虫病)​​

症状​​:体表白点、蹭缸、呼吸急促。

治疗​​:升温至 28℃-30℃持续 3 天,或使用亚甲基蓝/白点净。

2、细菌性感染 (如烂鳍)​​

症状​​:鳍边缘溃烂、充血。

​​治疗​​:换水改善水质,使用黄粉或抗生素 (如土霉素)。

​​3、肠炎​​

病因​​:喂食腐败饲料或过量。

​​治疗​​:停食 1-2 天,喂食含大蒜素的饲料。

4、预防措施​​

定期换水 (每周 1/4),保持水质稳定。

新鱼入缸前检疫,避免带入病原。

注意事项​​

小猴飞狐幼时勤吃藻类,但成年后可能偷懒,爱吃鱼粮,需观察调整喂食。

避免突然的环境变化​​,如大幅度换水、温度骤变等,易导致应激。

观察行为​​,若长时间躲藏或不吃食,需检查水质或健康状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