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36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简介
迷你鹦鹉鱼,是慈鲷科的鱼类。其体型 5 厘米左右,近似球形或卵圆形,胸鳍、尾鳍扇形,其它鳍条较尖,飘逸,鳍条较透明;体色呈蓝色或白色,鱼体上有黑色斑纹,亦有纯色系;雄鱼体型较雌鱼粗壮同时额头微隆起。别名 「短鲷」。
样式
迷你鹦鹉鱼原产于中国台湾,于 2016 年左右流行于内地。迷你鹦鹉是通过人工杂交手段繁育出的新观赏鱼品种,体色优美,由于其样貌可爱深受广大观赏鱼爱好者的喜爱。在网络的推动下,迷你鹦鹉被贴上了 「网红鱼」 的标签。品种:宝蓝鹦鹉、宝蓝鹦鹉身体遍布宝蓝色竖条纹,鱼鳍有淡淡的蓝色。白金鹦鹉、白金鹦鹉为白化种,通体白色,又称雪山精灵。成鱼体长 5cm~6cm。
习性
迷你鹦鹉领地意识强,好斗,喜欢躲避屋,会因争夺领地打架,发情期更甚。一般划区域饲养或大量饲养避免争斗。有筑巢习性,通常是在躲避屋前方,叼砂石,推石头,筑造一个低洼地的巢。家庭饲养时一般用可躲藏的陶罐繁殖为佳。
食物
杂食性。喜活食,水蚯蚓,水蚤,丰年虾卵,丰年虾成虫,红虫等。藻类和干饲料也可饲喂。
繁殖
迷你鹦鹉出生五六个月成年进入繁殖期。成年雄鱼鱼鳍拉丝纤长,背鳍拉丝超过尾鳍,雌鱼背鳍不超过尾鳍;同龄鱼雄鱼个大,雌鱼个小;发情期雄鱼鱼鳍发红,雌鱼鱼鳍发黄,雌鱼腹部有橘红色斑片。
配对,群居的迷你鹦鹉发情期自行配对,母鱼肚子发黄后会有公鱼追求,一般配对成功的是缸内体型较大较强壮的公鱼。公鱼带领母鱼到自己占领的躲避处,共同守窝繁殖。单独的两条公鱼母鱼在非发情期不好配对,容易打架。可将两条鱼先分缸饲养,等到母鱼肚子变黄再把公鱼放入,成功几率大大增加;或缸中加透明隔板隔开两条鱼,等到母鱼肚子发黄,两条鱼隔着隔板体态放松,互相追逐形影不离,即配对成功,拿走隔板即可。已成对的迷你鹦鹉在换缸换水环境变动后也可能分开忘记对方,可以按以上方法再次配对。
产卵,雌雄迷你鹦鹉配对后雌鱼胸鳍和臀鳍中间的生殖器凸出,即母鱼的产卵管,三四天后凸出渐多,约 2–3mm,俗称 「下管」。公鱼输精管生殖器也会外伸突出,比较细,相对母鱼不明显。产卵前主要公鱼守窝,母鱼抵御外侵,产卵后反之。
孵化,受精卵一般 7 天左右孵化成功,具体孵化过程:1,雌鱼产卵后雄鱼跟随受精,形成受精卵。鱼卵粘附在石头表面或罐壁上,为橙色半透明状。孵化期间大鱼会护卵抵御外侵。2,受精卵第二天逐渐发育成黑色,可以看到小鱼眼睛。亲鱼常晃鳍清扫和加强水流增加氧气。3,第三天,小鱼伸展尾巴,破壳落地。期间亲鱼将未受精成功的白色废卵吃掉,以保持繁殖屋干净。4,破壳后小鱼继续吸收卵黄营养孵化。此时的小鱼身体笨重鱼鳍发育不全 无法游水,但会借助尾巴跳跃或短距离划行,活泼好动。大鱼把食物叼到窝里,供小鱼啃食。5,约 7 天后,卵黄基本吸收完毕,小鱼游水。
起飞,大鱼会带小鱼,磨碎食物喂食,叼回离开安全区域的小鱼等等,保护小鱼成长。迷你鹦鹉亲鱼,但是在极度饥饿情况下,也会把小鱼当食物吃掉。迷你鹦鹉可以在带小鱼期间再次产卵孵卵,可以同时带多窝鱼。环境稳定饲养规律情况下,育龄迷你鹦鹉一般两周产卵一次,即小鱼游水后一周再次产卵。没有鱼卵需要守护的亲鱼会带小鱼会带到罐外玩耍寻食,如遇危险则返回罐中躲避。
饲养环境
喜弱酸性水。适宜 PH 值:5.5-7.0
适合水温:20-30℃,最佳水温:25-28℃。
繁殖期需保持繁殖环境的安静,并减少灯光。